质量工程
 

 本站首页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  课程资源  联系我们 

地军两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13年02月13日  

 

从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出发,以“面向社会需求、依托行业、服务军队、造福地方”为导向,正确处理服务军队、造福地方与依托行业的关系,贯彻“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重视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通过对国内外武器类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在地军两用人才学科理论的构建、武器类专业体系的改造和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创造性改革,为我国地军两用人才高等教育的改革探索积累宝贵经验。  

地军两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主要功能:  

创业人才培养基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高等教育目前面临着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和为国家自主创新做出更多贡献两项战略任务。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寻求更好的发展,这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会遇到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局限,因此改革既要有开拓性和前瞻性,又要有可操作性。建立火药绘画、爆炸合成、火炸药结构和聚能装药等创业能力培训。  

创新型人才要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各种基本技能,实验区将这两方面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新的教育理念强调:由以传授知识为重点向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流能力。鼓励学生走进专业实验室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每年召开“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科教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使学生用更宽阔的眼界去领略、了解爆炸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拓宽学术视野;同时也通过入学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有关单位组织的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依靠学科工程实践优势,拓展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应用领域,如火药科技与文化艺术结合的火药绘画,培养创业型人才。  

产学研创新实验园  

高校只有围绕社会需求搞研究、育人才,不断提高办学实力和水平;企业围绕园内重点科研成果和优秀人才选项目、定产品,将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地军两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框架内,建设产学研创新实验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爆炸加工(成型、硬化、疏通、除垢、压实、整形、夯实、喷涂等);爆炸合成(纳米材料、特种粉体材料等);纳米技术(功能材料、纳米化炸药等);炸药处理技术(弹药销毁技术,工业炸药销毁技术等);高级安全烟火(火药绘画、火炸药联用、特种礼花、雨雾烟火等);起爆器材(高安全引信,高精密度雷管等)新结构炸药;特种爆破技术。  

特殊行业的安全实训基地  

安全操作是本专业必须牢固掌握的关键操作。没有固定教材,只有教学大纲,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己编写个性化教材,每位老师的教材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样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能与学生互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往往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出建议,启发式教学。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只是极短的十几分钟,其余的大部时间都留给学生独立思考,上手操作,随时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析。项目教学按照四步教学法进行----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实训与理论课的比例是三比一。经过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强,老师出课题,进行评点。每周有半天时间,通过特别的方法进行一周学习检验,老师针对这一周的学习内容出一个课题,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讲解,学生既   能体验 老师的角色作用又 能感受 老师的辛苦,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关心他人,尊重老师的多效目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火药是中国四大古代发明之一。“含雷吐火之术,出于万毕之家。”佐证了安徽理工大学所在地淮南是火药发明的摇篮,挖掘《淮南子》文化内涵,探究火药古代科技史,探究淮河文明,构建以淮军、淮火、淮煤、淮女、淮瓷、淮菜、淮戏和淮子为主要特点的后淮河文化,建成火工人才培养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立足实验区特色,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深学生对本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对国际社会重要科技文明问题的认识,并通过各种训练培养他们表达自己主张的能力。一方面要明确校内机构如何分工合作,另一方面要积极听取社会上的意见,明确大学对社会的责任,培养公民意识。  

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文化自觉,通过大学文化的自动力,推动科学发展的新跨越制度是改变人的行为模式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力量,而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精神文化处于文化体系的顶端。以“大工至善、大学至真”为境界的精神文化。这种文化,逐步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不断产生推动学校发展的内在的、自发的动力。这种精神文化促使理工大学人对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这就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追求,以支撑民爆为核心责任,以服务国防为特色使命,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构建和谐淮河文化,依托中国豆腐文化节与台湾铭传大学建立校际合作。文化建设应该更多地在学术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层面上创新,不断丰富倾心培育精英、崇尚原始创新、乐于产学结合、勇于开拓竞争、追求一流卓越的后淮河文化内涵。 

建设成果

1)引进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增副教授8人,新增博士12人,从国内外重点大学引进博士4人。

(2)出版教材5部和讲义10余部,发表教研论文30余篇,获校级重点教研项目10余项、省级重点教研项目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1项,获校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起爆器材》和《火工品设计原理》2门,建立5个大型创新实践基地。

(3)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省部级50余项、重大科技攻关计划6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科研经费达2000万元,其中纵向1300余万元。获国家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2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150余篇。

(4)完成了本科生教学质量效果综合考评指标体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分标准和答辩办法。增设了“宏大爆破”和“江南化工”校级奖助学金和火工专业奖学金。

(5)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入选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增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新增爆破理论与技术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通过五年的建设,创新实验区已经形成卓有成效的教学课程体系。制定了地军两用兵器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开展了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和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两专业本科生课程互选制度,培养复合型地军两用创新人才。深入挖掘《淮南子》文化内涵,创建“火药纹画社”,以火药历史与火药绘画为切入点,进行火药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构建了地军两用兵器类专业特色文化。

(7)创新实验区建设期间,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经过教学改革,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大赛,撰写的科研论文、申报的国家专利数量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等部门组织的比赛和评比中多次获得良好成绩。如实验区培养的何小丽同学和韦炀同学分别荣获2009年度和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并获得“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祝云辉、祝二辉在2011~2013年期间共获得了23项国家专利,中国青年报、安徽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特别报道,被称为“专利兄弟”。孙方永同学因“爱洒社区,用帮扶展示道德力量”荣登2014“淮南好人榜”,获得“安徽省十佳江淮自愿服务好人”称号。另外,在军队系统毕业生中,许多学生在军队重要岗位上取得较好的成绩,如2009届优秀毕业生李超林,在部队期间,先后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集团军侦察能手、全优参谋学员;2011届毕业生俞士伟、平怀浪已是南京军区某部队副团级干部,多次立功并受到部队嘉奖。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安徽理工大学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电话:05546668544  邮编:2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