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
 

 本站首页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  课程资源  联系我们 

   ||
您现在的位置 本站首页>>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正文
复合材料与工程
2017年05月04日  

 

安徽理工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2008年设立,2008年开始招生,现有专业教师2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全部教师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2012年矿物材料教学团队成为校级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上,现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高分子化学(2009),院级精品课程1门:高分子物理(2010)。在学科建设方面,2012获得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已形成学士、硕士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虽然成立时间不是很长,陆续有两届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并有20余名同学进入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所攻读更高的学位,其中两名同学出国东渡日本继续深造.

1、师资力量较雄厚

本学科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学术梯队,专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23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3名,安徽省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和培养对象各1人。

2、教学、科研条件完备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以安徽省现代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实验室、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室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室为依托,联合美的小天鹅公司、蚌埠玻璃院、中航三星、培生船艇有限公司、江淮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成完备地教学、科研支撑条件。目前,本专业拥有近800余平方米的实验室,价值超过600万元的仪器设备。其中,价值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20余台(套)。复合材料制备、材料成型实验室、高温烧结实验室、金相观察和热处理实验室、手糊成型和固化实验室、纳米材料与高性能材料试验室、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等为教学提供了完善的教学和科研平台。

3、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基地齐全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在淮南、合肥、蚌埠、无锡、杭州、上海、东莞等地分别与二十多个单位建立长期的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有10个单位签订产学研协议,可以满足学生创新实践教学的需要。齐全的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基地为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4、教学、科研成果突出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围绕材料制备工艺和理论、加工设备与成型控制、复合材料制备与测试、复合材料增强体和基体改性、纳米复合材料等技术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根据我国材料行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修订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本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完全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教学过程高标准、高质量、学生满意度高、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近几年来,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级科研项目等纵向项目3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在国内外重点学术刊物上发表论100多篇,荣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项。

5、人才培养质量显著

自本专业成立以来,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人才培养为根本。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为98%以上。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行导师制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6、社会评价良好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以社会评价为办学质量的衡量标准,视人才培养质量为专业的生命线,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复合材料是二十一世纪新材料,本专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也是现代材料的发展方向。虽然本专业毕业生只有两届,他们一走进企业就有很多同学受到企业的重视,其中有的同学已经开始进入管理层,并能返校为他们的学弟学妹提供实习场所和业机会。跟踪调查表明,我校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社会反映较好。用人单位对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评价是:基础面宽、动手能力强、求真务实、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责任心强,适应能力强、留得住、用的放心。

为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的国际化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复合材料与工程特色专业重点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建设: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1)建立教学团队带头人为负责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以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为本专业的特色方向,重点整合现有教师资源,建立教学团队带头人责任制度,利用他们在学术和教学中的影响力,凝聚复合材料与工程学科的师资力量,凝练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

把原有复合材料的三大方向:聚合物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进行必要的整合,以现有教师队伍进行分工合作,每个方向均由一名教授负责,并组成团队,团队成员由本专业相关教师和学院内相关教师组成,涉及实践教学则聘请校外专家担任指导。整合后的各个专业方向负责本方向的课程模块设置、专业实验和各类实践安排以及教学改革等。

(2)采用“引进来、送出去”的策略,培养青年教师,建设合理梯队

在教学团队建设中,积极引进国内外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人才,充实教学、科研第一线,改善复合材料与工程学科的学缘结构;通过将年轻教师送名校、拜名师,提高其教学和科研水平,尽快成为教学的骨干量力,形成一支一流的、有凝聚力的、有活力的教师梯队。在项目建设期间,本专业引进北京科技大学杜超博士、中国科技大学田恐虎博士,有五名教师到国外/国内进修。

2、优化课程与教学资源

在按学校的课程体系布局的框架下,本次专业建设主要在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方面做了较多的调整。其中专业核心课程由原来的七门课程变成现在的八门,目的是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让本专业的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在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前提下,增设材料加工原理与工艺、金属材料热处理两门课程,删除原来的新型建材课程。

3、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学生的主动性核心是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本建设周期内,专业教师在传统课堂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林秀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师生共同上课的模式,拿出一些教学时间,让同学们走上讲台,把他们所学和个人理解讲授给大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盛绍顶老师在讲授金属基复合材料课程中,利用本课程知识体系,专门抽出2-4个学时,讲授具体某一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检测以及工艺优化等专题。这些尝试在学生中都有较大的反响,同时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本专业利用教研室活动,专业任课老师激烈讨论,强调在理论课和实践的相结合,要求和鼓励专业任课教师把自己的科研领域涉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授课过程中贯穿的课堂中去。

在专业技能的培养方面,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生产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调整了专业实验课程,把原来集中的部分实验课程分派到各门专业课程上,在专业课教授过程中辅助实验课程,便于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整合现有实验教学资源,给本科生集中上实验课程,所有任课教师都参与实验教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可以各具特色,不能给同学们进行动手操作的,则由任课教师进行演示操作,并详细讲解理论和实验过程原理。把专业实验课突出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建设周期内新建生产实习基地3个,教学实习基地2个。并聘请相关企业专家10余名。

5、完善教学管理改革

完善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学管理思想,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对社会时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和教育,并做好低年级学生的班主任工作,同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双管齐下做好重点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加强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体系与质量监控工作,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教研室指派4名专业教师作为班主任进行负责。在学生实习阶段,指派6名教师带领学生到与材料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和企业一起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习工作。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安徽理工大学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电话:05546668544  邮编:2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