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可追溯至30多年前的淮南煤炭学院煤矿机电专业。1981年学校更名为淮南矿业学院,专业名称相应改名为“煤矿电气自动化”专业,2003年划分为两个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专业在1998年和2003年分别获得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学位点为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2010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同年获省级特业专业建设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5人,其中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省教坛新秀1人,淮南市舜耕英才1人。目前承担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7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近五年来出版规划教材和专业教材26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多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立足于已建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省部共建实验室、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继电保护实验室、安徽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拥有原煤炭部批准设立的煤矿自动化研究所,建有大学生电子制作创新基地,实验室总面积
2100m2
,实验仪器设备400多台件,总价值约800多万元;凝聚了鲜明的煤电自动化特色,形成了3个稳定的专业方向:矿山电力传动控制技术、矿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坚持“立足煤炭、电力行业,打造精品专业”的指导思想,打造出具有鲜明煤电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精品专业。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立足该专业已经形成的优势,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联系,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坚持以培养煤炭、电力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有33届毕业生,累计毕业生3136人,已成为煤炭、电力行业的骨干力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近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赛区二等奖2项,安徽赛区一、二、三等奖17项;获安徽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安徽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华东赛区三等奖2项。另外,多名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一、二、三等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目前该专业招生人数为每届20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