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以《化工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目标导向,持续改进,保证质量”为准则,注重“知识、方法、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理论指导,围绕煤化工专业内涵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制定有特色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化学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
结合我校多年来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根据现代化工产业及新型煤化工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遵循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以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类课程为核心课程,以煤化工方向课程为特色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体系建设围绕新型煤化工来制定,加强了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中煤化工特色的建设和落实,并分专业方向培养,设置了专业方向课组。构建出包括基础理论课(分为通识教育课和专业大类课)、专业课(分为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方法课和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建设《化工设计》、《化学工艺学》等校级核心课程。出版教材两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4篇。
建成“实验、实习、实训、设计”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可以接受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实验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教学质量,建设3-5个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的工程操作和实训能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强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指导。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建成5-8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探索办学过程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为本专业人才培养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通过引进、聘请、培养三条途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加具有工程背景教师的比例,通过师资队伍的改革与建设,形成一支学术水平高、学历高、年龄结构合理、工程化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化工
设计能力的培养获得安徽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教材两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4篇。
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点优化实验室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提升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台套数、质量和水平,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包含煤炭气化、碳一化学、精细化工等在内的专业实验室。目前,新增实验教学内容包括《环己烷液相催化氧化制环己酮实验》、《单管反应器返混实验》、《二元系统气液平衡》、《二元溶剂过量摩尔体积测量》、《CO中低温变换反应实验》及仿真实验课程《鲁奇甲醇合成工艺仿真》、《四塔甲醇精馏仿真》,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与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庆分公司等企业合作,搭建煤化工方向科研平台,探索办学过程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与企业建立相互支持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与中安煤化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煤气化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建成20kg/h煤气化小试试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