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系我校2014年底立项建设的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计划建设周期5年。通过5年连续专业滚动建设,将临床医学专业建成我省同类学校中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示范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具有优质的知识结构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具有较全面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满足应急抢险救灾等特殊需求。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专业标准建设
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修订、完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课程标准、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强化实验动手能力和临床实践动手技能,形成从基础到临床较规范、较系统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
2、教学团队建设。围绕临床医学专业主课程,构建基础医学(生理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和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二个核心课程群,遴选团队成员,形成一支以教授、博士人员为骨干,成员相对稳定,师资队伍的专业背景、学历、学缘、年龄、职称等结构合理的国内知名教学团队。积极扶持中青年教师承担主干课程教学任务,形成规范系统的中青年教师培育、激励体系。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团队积极申报或参加科研课题,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内涵建设,提高团队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3、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瞄准专业发展前沿,面向全校开设生物科学技术课程,充分吸纳现代生物新知识、新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医工结合的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充分利用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淮南东方集团总院)、教学医院具有高水平的临床师资和卫计委定点规范化临床医师培训基地的优势。加强医教协同,促进开放共享,初步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
4、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积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积极探索学分制条件下的双导师(基础导师和临床导师)制教学。借助导师的学术威望、学术成就吸引学生,形成本科生、研究生、导师三者紧密联系的实体。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导师课题的研究,通过一个个具体实验内容领会科研的奥秘,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挖掘高校的智力资源,促进学校科研和学术环境建设,为后续的研究生教育提供持续不断的优质生源。
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综合性实验报告为切入点,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综合性实验教学比重,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撰写高水平综合性实验报告。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突破口,鼓励学生以第一完成人申报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增加课外实践机会,增强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改善实践条件,引进实习医院高职称、高年资医师为临床导师,构建“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6、教学管理改革。构建校院二级教学监督体制,监督教师每月深入课堂、实验室听课,及时督导授课教师纠正存在的问题,鼓励授课教师大胆在专业建设中进行探索,营造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良好氛围。定期完成学生无记名电子评教,期中举办教师、学生座谈会,形成有利于支撑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有利于教学团队以科学理念塑造人,严谨学风熏陶人,创新精神培养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管理体系。